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前提;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础;依法治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保障。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其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根本性意义。
加强党的领导。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民主革命的特殊历程决定了在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发展政治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西方议会道路走不通,多党轮流执政更不可能,而只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共同协商来实现与推进。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地凝聚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最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奠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坚实基础;才能最有力地维持政治运行和政治发展秩序,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统一的。加强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最大程度地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来说,改善党的领导尤其具有特殊意义。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问题是党要善于领导;要不断地改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把改善党的领导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基础和前提,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加强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有机联系、相辅相成。正是由于我们党不断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制定并不断完善党的基本路线以及方针政策,才确保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正是由于我们党不断改善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奠定了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组织基础;正是由于我们党不断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行为,才增强了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是由于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地位,着力推进党的制度创新与完善,才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在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改善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改善党的领导制度。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应着重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一项长期任务。有市场机制,就要有宏观调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内容。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如果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前功尽弃。必须充分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作为2005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决心不能动摇,工作不能放松,力度不能减弱。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式,更加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切实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巩固宏观调控成果,防止出现反复,为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十一五”发展开好局奠定基础。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这些成效还是阶段性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任重道远。这主要是因为:
1、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有缓解,但基础还不稳固。
一是粮食进一步增产和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难度加大。2004年粮食增产较多,是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带有恢复性质。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特别是今年面临着面积扩大、单产提高、财力支持、价格上升四方面空间有限和气候条件不确定性的制约,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任务相当艰巨。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很大。虽然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目前投资总规模仍然偏大,特别是新上项目较多,各方面投资冲动还很强烈。投资结构也不合理,一些停产半停产的小钢铁企业再度恢复生产,有些地方城市建设规模偏大、标准偏高。
三是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仍然突出。我国资源保障程度和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但长期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经营方式又带来了对资源的大量需求,2005年煤电油运紧张的问题仍很突出。
四是物价上涨压力较大。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3.9%;生产要素价格趋升;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上涨压)9较大;国际市场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仍处高位,输入型成本推动的压力加大。
2、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前一时期投资增长过快和盲目重复建设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企业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明显增多,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非法融资活动加剧,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增加。在解决瓶颈制约过程中,又出现了电站项目无序建设的情况。目前,在建电站项目中相当一批是刁;符合产业政策的小机组或燃油机组,不仅加剧了煤炭供应、交通运输和发电设备制造能力紧张的矛盾,严重超出了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而且潜伏着高耗能工业与电站建设相互推进恶性循环的可能性,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3、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从增长方式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带来十分尖锐的资源环境矛盾。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和资源消耗不断增加,矛盾还会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况如不尽快扭转,不仅现在难以承受,而且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最终也无法实现。从经济结构看,我国农业基础脆弱,产业技术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如不尽快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经济发展就难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难以提高。城乡、地区差距扩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已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如不妥善处理,势必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从体制机制看,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如不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消除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旧病复发的可能性就会一直存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就没有坚实的体制基础。这些问题既是我国经济运行中一再出现盲目投资和较大波动的根本性原因,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刻不容缓,推进协调发展刻不容缓,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刻不容缓。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要看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不懈地努力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4、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一项长期任务。由于社会供求受市场机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会出现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加以调整,熨平波动。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内容。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宏观调控不存在何时结束的问题。但是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应当而且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经济运行情况而有所调整。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资料:
?ArticleID=1312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金国政权是怎样加强的?
立储时,以谙班勃极烈为皇帝继承人,仍维持兄终弟及制。在中央设最高的统 治机构,把勃极烈与国相结合起来称国论勃极烈,把原来由官属组成的贵族议事会 改革为由诸国论勃极烈组成的相府。以猛安谋克为地方行政组织,并用猛安谋克改 编渤海人和汉人等。因地制宜在女真人聚居地方设万户府路,在原辽地方建立军帅、 都统司下的路,在个别地区设都勃堇的路。禁止同姓结婚,确定新的法制,刑、赎并行。 命完颜希尹创立女真文字。作为女真人国家产生的各种因素已孕育在氏族社会之中,但那只是雏形,金政 权的建立标志着女真族奴隶制国家的诞生和确立,但仍残存着氏族制的痕迹。
加强学风建设可以改善什?加强学风建设可以改善什么
想去公交车,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状况,他们具有学习意识,在一个良好的学习将来中去奋斗,学习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